圖片來源:攝圖網
關于機器人的話題始終都在被熱議。
從一開始僅存于科幻電影中的機器人形象,延伸到了現實世界中“人類終會被機器人替代嗎”的爭議,機器人的存在,于人類而言,似乎總有一種天馬行空的科幻色彩。
然而,伴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機器人的身影在我們生活場景中開始隨處可見。
比如掃地機器人、酒店服務機器人、工廠車間流水線上的機械臂,能與人互動的機器狗、以及可以幫助醫生完成一臺手術的手術機器人.......它們的出現恰好說明了,人工智能與我們的生活正在逐漸融合。
當然,更重要的是,技術的成熟,算法的更迭,讓機器人的存在不再局限于編碼控制的程序,它可以是多種形態模式的存在,并具備特定功能且能在各個領域中“大顯身手”。也由此,推動著機器人行業潛力不斷增長。
機器人正在定義一個時代
機器人奔跑、翻跟頭是怎樣的?
相信但凡看過波士頓動力機器人Atlas發展史視頻的人,都會感受到兩個字:震撼。
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Atlas從踩碎石、行走、蹦跳到后空翻,從蹣跚學步到高難度的跑酷、甚至還能跳舞。在這一段發展史中,我們看到技術的飛躍,已經能夠讓Atlas的靈活度愈加趨近于受過專業訓練的人類。
據波士頓動力的工程師透露,新一代的Atlas并非像以前一樣通過事先編程完成整條路線,而是靠它自身的傳感器感知環境,從而自主行動。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預示著在更豐富的數據、更多元化的場景下,機器人深度學習的能力正在不斷被強化。
比如2015年擊敗世界圍棋冠軍的升級版AlphaGo,又或是具有協調非周期性行為的能力的瑞士四足機器人ANYmal,它們的出現正在點燃一場算法革命,并開啟了具有“自主決策”功能的機器人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在馬斯克看來,未來所有的機器,都將是機器人。而就在今年8月的特斯拉AI日之后,馬斯克將特斯拉定位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公司”。
從特斯拉,星鏈計劃、到完全自動駕駛至移民火星,再到如今的機器人,盡管他的每一項計劃在當時看來都有些“天方夜譚”或“離經叛道”,可最終這些技術領域的愿景都在馬斯克的野心勃勃下一一呈現在公眾視野里。
無論你是否相信,機器人正在定義一個時代。
國內機器人產業潛力巨大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中國機器人之父”蔣新松曾說:“機器人將是人類進入21世紀具有代表性的高技術,如果我們失去了這個領域的科學技術優勢,我們失去的可能就是一個時代。”
自1961年通用汽車公司上線第一臺工業機器人Unimate,到如今人形機器人出現歷經了半個多世紀。
世界日新月異,曾經遙不可及的機器人也已經衍生出工業機器人、服務型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三大類,并在不同賽道誕生出眾多公司。
據賽迪顧問今年五月發布的數據,國內服務機器人市場的投融資規模從2019年的54.2億元大幅增至186.2億元,增幅為344%。
產品種類從掃地機器人、送餐機器人擴展到農業機器人、醫療輔助機器人等類型,疫情期間更是推動了安防巡檢機器人、消毒清潔機器人的活躍。
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為機器人的細分領域創造了更多可能性,AI、應用軟件的融合,讓機器人可以面向商務、醫療、零售、智慧城市等更豐富的場景應用,且服務方式也從單一的服務模式進化到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合。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公司內部就把機器人視為未來互聯網的新一代交互端口,即可以主動與人類交互的端口。
這也是眾多業內人士一致看好未來機器人發展趨勢的緣由:機器人必將超越手機和汽車行業成為數字時代的最大產業。
除了時代的推動,強勁的市場需求也支撐著國內機器人產業進一步發展。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1年)》報告稱,預計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今年將達到839億元,其中工業機器人有445.7億元,服務機器人302.6億元,特種機器人90.7億元。
據悉,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增長最快的機器人市場。但若按照波士頓咨詢公司對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的預測,中國市場仍有較大增長潛力。
波士頓咨詢公司預測,2030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從1600億擴大到2600億,在這1000億的發展空間中,中國市場必然會隨之擴大。
與此同時,“人口紅利”的消失,國產替代的刻不容緩,以及政策的扶持加碼,都為國內機器人產業的爆發迎來了最好的時機。
這表明,搶占機器人領域,于眾多企業而言,是不容錯失的風口。
機器人的“資本熱潮”仍在持續
圖片來源:攝圖網
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現存機器人相關企業30.80萬家。2020年我國新增機器人相關企業6.98萬家,同比增長77.36%,創十年以來新高。
機器人產業熱潮下,資本顯然不會缺席。
根據企查查提供的數據,2020年,國內機器人領域共發生投融資事件242起,總金額約為267.7億元。
2021年,機器人領域的“資本熱潮”仍在持續。
全天候科技根據創投數據平臺犀牛數據披露的機器人項目融資事件統計,僅今年上半年,國內機器人領域相關項目融資事件數就達174件,其中,金額過億的單筆融資項目超過40件。
同時,一線基金和科技巨頭CVC也紛紛加入到機器人賽道。投資方名單中不僅有紅杉中國、高瓴資本、深創投等知名機構,而且還有美團、騰訊、字節跳動等巨頭公司,機器人賽道的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上一輪投資熱潮,新一輪投資更加關注機器人企業是否具備自主創新的產品和技術,市場需求是否能與場景應用契合,而這也是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據了解,目前紅杉中國在機器人領域已布局有十余家公司,是在機器人領域投資較為活躍的一線VC。
有分析人士表示,從紅杉中國的投資標中可以發現,其在機器人領域投資基本基于兩大脈絡,一個是傳統應用領域的國產創新替代,另外一個則是緊密貼合新應用場景落地激發的創新企業發展投資。
紅杉中國認為,受國內日常消費、工業應用等不同層次市場需求激發,機器人企業正越來越聚焦于通過技術研發使產品面向符合用戶真需求、解決用戶真問題的方向,以此尋求技術突破和應用創新。
綜上而言,關于機器人的構想已經從科幻作品走向了現實,人機共存的時代也將為我們開啟一個新征程。而對創業者或對投資人來說,風口已至,只需耐心等待機器人紅利到來時。